|   肝为将军之官,主疏泄,性喜条达而恶抑郁。其病多实,以气郁阳亢、风火上逆之证为主。每由肾水不足,水不涵木而致。此外,由于肝藏血,开窍于目,主一身之筋,故目疾、筋病和妇女月经异常也往往与肝有关。症见胁肋胀痛,嗳气呃逆,头晕目眩,肢体拘挛、抽搐,妇女月经不调等。(一)肝气郁结
 情志抑郁,善太息,胸胁胀满,嗳气不舒,胃痛不欲食,女性伴月经不调、痛经、乳房胀痛。舌苔薄黄,脉弦。
 治宜疏肝理气。
 基本操作:太冲、行间点刺;右肋骨下缘刮法;足厥阴经下肢段振法。
 (二)肝阳上亢
 头痛、眩晕、目胀,胁肋胀痛,心烦易怒,舌红,脉弦。
 治宜平肝潜阳。
 基本操作:照海、太溪及踝部守法;背部太阳皮部刮法;头顶部刮法。
 (三)肝风内动
 症见轻者头晕目眩,手足麻木,肢体震颤,重则高热神昏,四肢抽搐,项背强直,角弓反张。舌体偏斜,舌红,脉弦。
 治宜熄风止痉。
 基本操作:督脉及华佗夹脊划法;足厥阴经筋拨法;百会、四神聪守法。
 (四)肝脉寒滞
 少腹胀满,引睾而痛,睾丸肿胀下坠,阴囊冷缩,苔白滑,脉沉弦。
 治宜温经散寒。
 基本操作:关元至归来熨法;曲泉、中封处足厥阴经筋拨法。
 (五)肝血虚
 面色无华,头晕目眩,目干涩作胀,视物昏花或近视,夜盲,耳鸣,指趾麻木,女性月经减少甚至闭经。舌淡,少苔,脉弦细。
 治宜补肝养血。
 基本操作:三阴交、光明、肝俞点压,攒竹至丝竹空刮法;腕、踝处守法
 |